跳到主要內容

片段VII. 突尼西亞之春(中)鹽湖、綠洲、沙漠

突尼西亞北鄰地中海,南貼撒哈拉,由北到南的地景地貌,其實變化得相當大。
跟團的好處是可以去到很多自助時不方便前往的景點(不是不能到,就是可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缺點就是不免會出現長程拉車的情景。



突尼西亞是個南北狹長的國家,橫亙在中間的,是個巨大的內陸鹽湖。大抵可以想見千萬年前此地應該是與地中海相通的,但隨著時間演變,如今已經是完全封閉的內陸湖泊了。
Tozeur是鹽湖邊上的城市,要前往周邊許多在鹽湖邊上的綠洲都要從這裡出發。

【旅行途中,遊覽車窗外的綠洲景致。綠洲有大有小,但迎接旅人的總是茂密的椰棗樹叢,無一例外。】

【椰棗中的小木屋,是其中一晚下榻的旅館。】


進入到突尼西亞南部,最大的景色變化,除了逐漸出現的荒漠/綠洲景緻之外,最多的就是椰棗樹。聽在地的導遊說,椰棗除了頭幾年不能收穫之外,之後簡直就是躺著賺;除了固定的簡單除葉、採收工作之外,椰棗不需要太多的照顧,產量又高,能有一片椰棗林,基本就是大半輩子衣食無缺了。
我們造訪的時節恰巧在椰棗收穫後,所以路邊總能看到閒來無事的男性群聚在路邊咖啡店中。伊斯蘭的世界,男女的休閒空間是分開的,據在地導遊的說法,女性也有專屬的咖啡店,只是就不再一塊了。但話雖如此,整個旅行團大半都是女性,又是外國面孔,走進突尼西亞的咖啡廳,滿室的男性倒也沒有太多大驚小怪的神情就是。


其實仔細想來,這趟突尼西亞的行程一路下來,還真有幾分似曾相似的既視感──以色列/約旦的那趟行程,不也是很類似的配方嗎?一樣有古蹟,一樣有沙漠,一樣有綠洲,一樣有橄欖和椰棗,一樣有鹽湖。
可是突尼西亞的鹽湖終究和死海是不一樣的。至少在穿越這個名為傑里德的鹽湖的路上,兩旁沒有在死海見過的那些鹽度極高的水存在。死海的水可是當地觀光的一大賣點,總不能放任其消失。其實傑里德大鹽湖也有這個問題,據在地導遊的說法,突尼西亞政府曾經討論是否乾脆在鹽湖與地中海之間打造一個運河連通,將地中海的水引進鹽湖──畢竟,看地圖也可以想像,這兩處在千萬前應該是相通的。只是這個提案被突尼西亞軍方否決了,因為鹽湖幾乎就已經橫亙在這個國家的中部像是個腰帶一樣,再打通與地中海之間的連結,這個國家就要一分為二啦!這可能導致整個南方落入虎視眈眈的鄰國利比亞之手,自然是萬萬不可。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國與國之間的摩擦自然是地緣政治中需要審慎評估鄭重考慮的一環。
於是這個運河並沒有建成,鹽湖持續乾涸,留在橫亙鹽湖的主幹道兩邊的,就是一片鹽鹼土壤──半點沒有「湖」該有的模樣。

【一點都不像個湖的鹽湖。舉目所及不見邊際,散布其上的物品就好像是特意放在這裡供旅客擺拍的小物。】


從吐澤出發,往西,朝著與阿爾及利亞的邊境走,路上會經過幾個綠洲。
綠洲的出現往往是突然又帶著點驚喜的。
在一片土黃帶著棕紅的荒漠之中,突然冒出一點椰棗樹的蹤跡,就是遇到了一處綠洲。
椰棗樹林的大小大概就說明了這處綠洲的大小,大型的綠洲從遠遠就能看到椰棗樹林蔓延開來的模樣,而車行真的進入綠洲之後,就像進入一片椰棗森林,讓人難以想像在這片椰棗林四周是那樣杳無人煙的荒蕪。

【綠洲Chebika,通往泉水源頭的路上,可以看見山稜線上向陽的羚羊。】

【伊斯蘭教國家,到處都可以看見貓蹤。Chebika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節小貓特別多,從泉水下來就看到小貓滿地跑⋯⋯】



車行再往南,突尼西亞的南部是撒哈拉沙漠的北緣。
基礎建設的成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底子。突尼西亞在沙漠中(應該是邊緣)都還是鋪有柏油道路。當然,來此地旅遊不可能一路都開在柏油道路上,總是要帶客人進沙漠裡去好好繞一整圈的──這時候就不得不佩服當地人辨認東西南北的能力。畢竟沙漠就是怎麼看都長一樣,兩旁又沒有高山深谷或甚麼特別一點的地標可以當作記號,雖說有陽光當作指引,但是沙漠中還是有些危險需要避開的地方,或者是需要帶客人過去停留的景點──所以,一路上看著當地開吉普車的司機熟練的左彎右拐、駕車疾駛在沙丘之間,真心只有佩服再佩服。

【不同地方、不同型態的沙漠,同樣的一望無際。】

【突尼西亞南部的沙漠之中,星際大戰曾經的片場,如今成為觀光景點。既然有觀光客,就會有攤販,相比過往片場的單一色調,攤販倒是挺繽紛的啊(望天)】

【沙漠地區必備觀光活動——騎駱駝XDD】

【前進沙漠時的一處休息站,養著的雞⋯⋯怎麼說呢,知道殺雞要先拔毛,但這雞脖子不知道為何已經天然沒毛啦~感覺好方便有沒有XD 怎麼看總覺得就是怎怪啊⋯⋯ಠ_ಠ】


有沙漠地帶的的國家,旅行團自然要安排體驗行程,最好是在沙漠或是裡面的綠洲住一晚。聽過太多克難行程,但這個團選擇的住宿點以沙漠的狀況來說,簡直就是五星飯店──有空調,有電,居然還有衛浴設備。
雖然隔天醒來再搭上車才發現其實這個綠洲距離離開沙漠地區並不遠才有這等設備,但以體驗沙漠住宿來說,這個入門體驗算是遠超及格線啦~




在突尼西亞南部生活的族群是柏柏人。並非是單一的民族,其分布範圍之廣,也不是當代國界可以定義的。其實有時候我也會想,現代既有的國家的概念,是否太過於僵化了呢?有太多的民族,他的生活範圍其實沒有辦法用這種固定的疆界去區分,就是近代「國家」這個概念出現之後,硬是要劃分得清清楚楚,才導致了許許多多的糾紛。
柏柏人存在的時代已久,有自己的文化及語言及風俗。突尼西亞的柏柏人人口,比起他的鄰居們來說並不算多,旅行團安排的幾處停留點對於他們的生活起居等等也僅能窺視一二,但不得不說一個有著地中海到沙漠地景的國家,其風貌真的變化甚大;看著依山而建的Chenini,簡直讓人一瞬間忘記許多天前在地中海邊的景色。

【柏柏人年度慶典的宣傳海報(?)】

【柏柏人的住家,門上的符號也好、水缸上的圖案也好,不用懷疑,都是基督教的象徵(五餅二魚之類的)】

【Matmata的Hotel Sidi Idriss,星戰元素滿滿,好像也是個熱門觀光點?這邊的房子很有趣,遠遠看都只有一個又一個坑,但沒想到坑壁都是往內挖的房間。】

【柏柏人村Chenini,也是此趟行程最南一處觀光點。山頂的純白色建物是此地的清真寺,歷史久遠,居高臨下。】

【停在清真寺門口的驢子。不知道是某人的私人座騎,還是正在休息的「計程車」⋯⋯】


看著一片棕紅的岩石與沙,天空藍得驚人。
我一直很喜歡這樣的景色,但仔細想來,也許是因為我也只不過是個過客罷了⋯⋯哎。









TBC.


留言